第五百四十章 弘文馆会-《我若修仙法力齐天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杜正伦提及的大儒是于志宁?    这也是太子的授学老师?    还是唐皇钦点的十八学士之一。

    杜正伦吐词有度,只是提及武气过于浓厚。

    李鸿儒觉得自己很可能背地没少被于志宁骂。

    也幸得太子从江湖司位置上退出,而他又常年在外四处跑。

    只要伴随太子,便免不了被说教。

    若是亲密一些?    让太子分了心思?    必然要被授学老师批斗。

    “左使郎文武双全,是于某此前有眼无珠了!”

    杜正伦开口,这让于志宁不得不站了起来。

    李鸿儒确实属于他批斗的对象。

    不管李鸿儒在江湖司捣鼓得有多好,但让太子分心,一心想着出宫玩?    在于志宁看来就是不务学业。

    但有些人能玩,也能学?    学识还不浅。

    进士榜眼之名,弘文馆的畅所欲言?    已经足以证明。

    若是李鸿儒有意,此时已经能去太学授课?    若是能迈入元神五品?    进入到元神显化?    便有资格在国子学授课。

    他赔礼道歉时也不乏夸赞,这让李鸿儒连连回礼。

    “往昔在国子学听两位大学士讲课,多有裨益,才能有今日这番小见解。”

    李鸿儒亦是极为谦虚,一时将一些大儒往昔的芥蒂消除了下去。

    若是想成为弘文馆学士,便少不得这些人的点头,少有争议下才能去朝廷申报成功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儒生文人的圈子,只有具备了公认的名声,才能进入到其中。

    唐皇都不管麾下的诸多小职位,太子更无须多说。

    太子引荐,剩下便是全凭自身硬本事。

    李鸿儒态度很端正,一时让众多大儒连连点头,不乏出言夸赞者。

    这便算是过了,有了众儒的认同。

    有袁学真和朱元适两位带头的夸赞,又有太子出声,待得杜正伦和于志宁加入,尘埃基本落定。

    只需以后做部分穿插,李鸿儒觉得成为弘文馆学士有望。

    弘文馆学士可校理书籍,如同李淳风能去皇宫藏书阁借《周易》等书一样,李鸿儒也能利用这种身份去暂时借阅《河图洛书》、《邹子》、《开元占经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金口诀》等典籍。

    这些经典并非实际的术法,难于让人修行出绝妙的威能,又属于通用学习的典籍,限制性也没其他典籍大。

    弘文馆便不乏此类书籍,只是完整性和译读难有皇家藏书阁中标准。

    此关一过,李鸿儒只觉心下轻松大半截。

    往昔不断的诵读终归是起了作用。

    当积累一点点汇聚时,也便有了最终的成效,让一切水到渠成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