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易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,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,这话之意……” 李鸿儒开口吐声,他手中点点蓝光闪耀,声音仿若洪钟,不时在慕容忠烈耳中发响。 儒家传承的《九经》之书,在李鸿儒的口述下有了另外一番模样。 慕容忠烈瞪大着眼睛。 看着不远处喃喃讲述的李鸿儒,一时间,他只觉脑海中触通了什么。 这是朝廷大儒才有可能的演法行为,也是大唐朝廷极少的高阶文法者演示。 一朝演法,便可能让人通透理解不少学识。 这也是只有不藏私,又具备独特的能力,才可能对人如此演法。 慕容忠烈只觉心情激动又兴奋。 李鸿儒曾经伴随宁王起事,如今又演文法,这种能耐远超出了他想象中的水准。 能文能武,实力高强,这已经是大唐朝廷极为高阶的一批人。 李鸿儒更是有能耐直达唐皇耳目。 宁王给他留下的不仅仅是未来要走的路,更是给他留下了需要扶持时的最好助力。 这会引导到他成长完毕,直到拥有自立的能耐。 他注目着演法中的李鸿儒,只觉对方字字珠玑,诸多内容齐齐印在了脑海中。 直到他头昏脑涨,耳边的声音越来越小,慕容忠烈昏昏沉沉入睡了过去。 待得他清醒,在案前抬头,觉察出眼前一片清明,王宫中已经没了李鸿儒的身影。 “朱夫子,您能和我再说一说李鸿儒学士的事情吗?” 慕容忠烈看向了自己的夫子。 相较于李鸿儒的讲解演法展示,眼前的朱夫子要逊色数筹。 朱夫子年龄有四十余岁。 听得慕容忠烈的请求,嘴巴顿时张了张,一时不知如何开口。 他对李鸿儒的了解着实有限。 这是文人圈子中的人物,但又和普通文人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。 而他就是属于普通的层次。 虽然有着元神二品,但朱夫子少有资格能去掺和李鸿儒所在的场合,住宅也远离着长安城重宅区。 他了解更多的只是李鸿儒在金銮殿吟唱的那两首诗词。 这是李鸿儒闻名于底层文人圈中最广的事情,每逢科考之时,不乏有人要拿李鸿儒出来骂上两句。 “那我今天就与你讲两首诗词吧!” 朱夫子想了许久自己所知李鸿儒的事情,掏出了最后一点私货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