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没有天仙界秘境容纳,诸多佛陀不得不另外寻觅居处。 当居处被夺,当传承被截断,不仅仅是个体的实力被限制,时间长久后难有反攻之力,更是后继乏人。 吐蕃国地域广阔,但并未作为婆罗门教重点下手的区域。 这其中的缘由有些简单。 一则是往昔的吐蕃国混乱,二则是吐蕃国全体文盲,智慧有限。 想让这种区域出现什么大智慧之人继承婆罗门,这无疑是一件困难的事情,会比镇元子培养弟子还操心。 如今婆罗门诸佛没了后撤之路,又需要寻觅可容身之处,才选择了暂居吐蕃国。 但这种相处并不算太愉快。 求那跋陀佛的叹息声中,又夹杂着一些开解自己的佛陀经文。 喃喃的经文声音中,求那跋陀佛声音渐渐远去,李鸿儒顿时松了一口气。 大殿外的尚囊明显也是如此,不乏大喘气的声音。 不论是哪个国度哪个势力,在面对这些顶尖实力者时都是如此。 这些佛陀个人实力强盛,诸多大势力主只有依靠团体钳制才能均衡彼此。 此时逻些城新建,一些隐秘手段并没有提升到极限,难于做出反制。 不仅是松赞王底气不足,尚囊同样不足。 元神的阶梯和压制能耐在高阶时愈发明显,这是需要他拼命死战才有可能抗拒的对象。 “可惜我们吐蕃无数年来只是依靠图腾修行,缺乏了文字的助推,难于踏入到十八道境界中。” 尚囊的声音有些低,也夹杂着一些无奈。 文字不是想创建就能创建,脑海中根本就没有文字的概念,如何能形成这世界一切文字的描述。 吐蕃国很原始,也很野蛮,甚至不乏各种黑暗之处。 但若要走向光明,只有打开国门去迎接一切文化带来的冲击。 婆罗门的文化很好,但这是一个难于交互的对象。 这些人的修为层次太高,与之合作就是与狼共舞,尚囊心中怀着戒备,提防着吐蕃可能的被操控。 “在文字这方面,只能我们自己去创建。” “在文明方面,也只能由我们自己去推广。” 尚囊难于做到这些事情,但他的表述就是当下吐蕃国朝臣的认知。 他们愿意接受新文化,但又不愿意被某种文化操控。 文化的冲击力远比常人想象中要凶猛,可能三年,可能五年,又或十年八年,诸多人的脑海就会被塑造另外一种观念。 这种文化冲击可以让很多人将吐蕃国往昔的文化视为低级,转而崇尚外来的文化。 当低级和高级这种概念出现,便意味着争议和争执,也必然伴随分裂的诞生。 松赞王显然不愿意见到这种景象。 每位帝王身上的重担各有不同,但毫无疑问,没有人会轻轻松松。 尚囊的目光远远望向那远处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