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在长安城的王城区域,庞大的车队已经成型。 这是大唐这一年初的大事。 每一年都有一些特别的事情,由此奠定大唐一年的基调。 在这一年,朝廷在外交方面的策略似乎有所改变。 李鸿儒穿着文人服,身上携着承影剑。 他这模样不像是纯粹的文人,全然没有擅长斗法的文人特征,也不属于纯粹的武者,难言气势骇人。 但此时没有人可以小觑李鸿儒。 威名都是打出来的威名。 往昔一些人对李鸿儒立功不以为意,有人认为属于运气好,有人认为是机缘巧合,也有些人认为是太子力撑新人上位。 待得与李道宗厮杀,诸多人才重新审视。 往昔的新秀已经可以直接杀入到朝廷第一线阵营中。 即便李鸿儒此时只是虚职,没有实权,但车队中诸多人都有微微躬身示意尊敬。 实力带来了敬畏,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,并不需要刻意的去说什么。 “殿下!” 王城之处,太子亦在送行的队伍中。 太子的脸上有一丝喜悦,也夹杂着凝重,更是有一丝沉甸的压抑。 “你来了!” 见得李鸿儒,太子点点头。 闯祸归闯祸,但眼前这货是他麾下最能打的。 诸多老将、名将、大儒都已经坐镇一方,并不会安排到他手中来。 以往还觉得有诸多人取代李鸿儒,太子一颗心也放了下去。 待得李鸿儒和李道宗打了一场,他才发觉自己忽视了太多。 唐皇没可能安排李道宗等强者到他麾下来,李鸿儒的位置依旧无可取代,至少在他成为帝王前是如此。 “出行时小心一些,不要和江夏王冲突,谨防一些外人!” 或许是知晓了什么,太子有着低低的叮嘱。 如果可以,太子希望李鸿儒能平安归来。 李鸿儒和李道宗斗殴才过数月,太子也没明白唐皇为何要李鸿儒跟随送亲。 这有点将李鸿儒推火坑的意味。 如果是自己,太子觉得大概率将李道宗抽调,李鸿儒亦是抽调。 若是将这两人一南一北安置,彼此避而不见,太子觉得会很稳妥。 他和李鸿儒说上数句,这才目送李鸿儒入了车队,坐到了一驾马车中。 “你觉得李道宗与李鸿儒相处时会再起问题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