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李鸿儒一时还很好奇两人是如何交锋,居然没有在长安城引发动静,而今落到用‘修炼术法伤了元神’这种方式敷衍。 这种战果让李鸿儒更为倾向于侯君集的判断。 在判断仙庭下凡者这种事情上,大伙儿都是两眼一抹黑,即便是杨素也只能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进行引诱性判断。 针对皇子和太子或许还好,在针对大臣时无疑有极高的难度。 尤其是朝廷中的大臣数量多,极为难于去判别。 大伙儿别无他法,只能采用谁露出马脚针对谁。 若是一通瞎猜乱弄,这只会人人生疑,进而引导到彼此生出惧意,再难形成朝廷整体。 李鸿儒此时也不欲蛊惑,甚至去做直接的判断。 他和太子瞎扯了一番,最终让太子想起这货是前来东宫报备的。 丢黄水县一年,李鸿儒已经成功镀金回来。 只是李鸿儒往昔做的事情虽多,但确实很少有上司喜欢这种麾下,尤其是李鸿儒还要占据重要位置。 “王玄策?” “你想换名字先挂到三生六部九监五寺诸部门中?” “这法儿好!” 连连被人嫌弃了数年,李鸿儒这是折腾得没法了。 当然,太子也没办法。 若是唐皇还能进行硬塞,但他权利没那么大。 如同吏部可以任命四品以下的官员,太子的权限也只有这么大。 他能给李鸿儒安排一个县令的职位,但难于安插到重要部门中,而只能去做推荐。 至于各部门的头头收不收李鸿儒,又采用什么话语推脱,那又是另外一码事。 此时李鸿儒换了名字,又不求重要位置,这定然能插入各部门。 除了负责登记的吏部,太子觉得李鸿儒能去的部门相当多。 只是一个名字,就将他往昔的难堪直接解决,太子一时间只觉李鸿儒脑壳转得很快。 “您一定要给我找个好部门,最好也能给我找个好上司,我一定能好好干,您看看国子监方不方便,还有将作监,我去洛阳城学习学习城建风水阵也没问题,军器监也不错,少府监也很好……” 李鸿儒唠唠叨叨了一堆部门,又提及自己著的书,这让太子连连点头。 “这都是小事。” 太子直接应下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