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臣子最喜谋略,帮帝王出谋划策,又或征伐四方,但没有几个臣子喜欢去规劝帝王的错误。 这是规劝有方让帝王改错,规劝不妥则是人头落地。 甚至于谏臣不乏脏活累活。 譬如魏徵当年不得不执剑去斩杀泾河龙王。 那时的魏徵只是七品大修炼者,敕律术水准虽高,可大唐朝廷中不乏房玄龄、杜如晦等水准更高者。 但事情落到了实力差一筹的魏徵身上。 李鸿儒不想重复魏徵的命运,那不是他想要的朝廷生活。 “我等立于朝堂上,若是产生较大的纷争,必然会引发文官们来回扯承乾太子的旧账”李鸿儒微笑道:“这对皇上也是弊多于益。” “过往之事既往不咎,朕可以管他们的”新皇皱眉道。 “那终归是件闹腾之事”李鸿儒笑道:“何况我等修行时伴随了承乾太子的恩惠,过往之恩不敢忘,也不能忘!” “唉!” 新皇深深叹了一口气。 承乾太子是他的亲哥哥,这并非什么禁忌话题。 新皇对李鸿儒的言语有认同处,也有可惜处。 但凡李鸿儒表现得忘恩负义,全然不顾脸面来捧他,新皇觉得自己满意得到重才时也定然带了一线人性的失望。 若李鸿儒不立于朝堂上,他又觉得太过于可惜浪费才能。 他此时就有这种矛盾感,这更无须说往后待人处事。 尽管他能改正自己的心态,但伴随朝廷可能出现的扯皮,新皇亦觉察出自己难于去掌控其中的平衡。 “陛下何须惋惜”李鸿儒开口道:“如尉迟大人等人在成长时伴随了先帝圣恩,我承受承乾太子眷顾,陛下往后亦能培养身边之才!” “他?” 新皇注目过裴守约,还不待李鸿儒使唤眼色,裴守约就有着恭敬的行礼。 “守约,遵守约定,这是个好名字”新皇赞叹道。 “他不仅仅只是一个好名字”李鸿儒笑道:“他还是文武双全的天才,若是能发展起来,往后文可定朝廷风浪,武能带兵守卫边疆。” “哦?” 待得李鸿儒开口介绍,新皇目光中兴趣之色陡然浓郁了起来。 他很清楚李鸿儒说的意思。 唐皇往昔就不乏提醒。 李鸿儒在成长时承受了太子的提拔,而他缺乏这种接触,待得如今想提拔已经力不从心,难于去满足对方的要求,也难于形成最为紧密的关系。 但新人却没有问题。 听得裴守约是苏烈的学生,文武双全,元神踏入六品,这让新皇忍不住赞叹出声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