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
村里以农业为主,还有相关的养殖业。
只是曾经的土地主都老了,可地主们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。
他们愿意雇用长工,但给的价格远低于标准时薪,也没有加班费什么的。
用他们的话说,长工的工作不定时,全年不超过标准工作时,所以不用额外付加班费。
结果,大家自然都不愿意打长工,最后就是打短工。
而短工的时薪也低于标准最低时薪,地主们则振振有词,认为是自愿的。
实际上,不自愿就没有工作。
如此一来,村里的年青人就都出去闯荡了。
就连有一技之长的中年人也出去了,幸好巴士车属于村里的交通工具,算是有编制的。
薪水稳定,并且是按照县里的标准,这才有人愿意留下来开车。
否则,连个开车的人都没有。
剩下的中年人,属于没办法出去的,只能在村里给地主们打工,过一年算一年。
而地主们有了这些劳动力,也洋洋得意的坚持他们所谓的传统,联合起来对抗村里。
不过村里的户籍上,还是年轻人多,所以在投票方面,地主们总是拿不到主导权。
地主们曾经用住民税来做工具,认为只有在村里长住的人,才能投票。
但这议案,因为拉不到足够的人,而被废弃了。
不过地主们认为,没有交住民税的人,没有权力决定村里的未来,甚至把事情闹到了县里,而县里也不知道怎么处理,只能调停,保持现状。
因为这样,地主们长期看村长派系的不顺眼,早已经形成了为了反对而反对,总之就是坚决抵制村里的改变。
在地主们看来,只要不改变,他们就可以世世代代的过着富裕生活。
可对村里大部分人来说,给地主打工是没有出路的。
地主们知道,如果没有年轻人在,他们的土地就会荒废,但他们认为,在中年人变老之前,他们可以长期找到廉价劳动力。
而去外面的年青人会变老,他们总会回来的,到时候就有新的廉价劳动力了。
他们却不去想,这里如果不改变,谁还会回来?
家乡归家乡,但个人生活永远比家乡重要。
不回家乡,主要问题不在个人,而在家乡无法满足个人的生活资料。
如果能在家门口找到足够生活的工作,谁又会想去大城市里挤那棺材一般的小房间?
……
傍晚回到旅馆,船木武彦村长带人来作陪,与大家喝酒。
而到了夜里,矢部拓郎去与从城里找来的施工队汇合。
以夜里不阻碍交通运输为由,偷偷摸摸的,要把路边的大石头给打碎了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