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皇室打基础的条件和外界完全不同。 若没有几分特殊机缘,少有人可以赶得上这些未来王子王孙。 “只是这种童年未免也枯燥了一点!” 思索起当初讲妖怪故事时引得大堆小王子小公主团团围绕,李鸿儒亦是微微摇了摇头。 各家都有各家难念的经。 他思及自身的状况,亦是停下思绪,速速上前对太子行了礼。 “我原以为你会和江夏王一起回来,没想到时间迟了两个月!” 见了李鸿儒,太子有些无语。 谁给李鸿儒擦屁股都会很头疼。 他的安排已经很妥当很到位了,但耐不住李鸿儒在吐蕃国没回来。 给李鸿儒申请的‘黄水县令’职位已经三个月有余,但落到现在还没去上任走过场的,太子也不知道朝中还有几人是如此模样。 这是一个镀金的职位。 但凡能坐镇一方安然,便会向上提升到一郡,甚至一州之地的刺史和都督。 大多朝廷重臣的履历都是如此。 即便是走过场,那也得先去走走,走过了才能堵上一些人提及的规则。 太子提了数句,顿时让李鸿儒连连点头。 府邸都卖掉了,他去黄水县上任没问题。 去吐蕃送亲之事照例需要做汇报。 李道宗此前就有上朝提及过,李鸿儒此时只要做一些补充。 他的补充不算多,只是提及吐蕃国境内婆罗门、吐蕃、大唐如今形成了拉锯之势,有着隐约的平衡。 “平衡就好”太子点点头道:“莫要如丽箐那般激进才是!” 太子提及的丽箐全名李丽箐,也就是下嫁到吐浑国的弘化公主。 弘化公主的步调太大了一些。 但凡行事没这么激进,而是采用温水煮青蛙方式慢慢改善,或许吐浑国难于生出如此大的内乱。 太子惋叹上一声,听得文公主谨慎稳妥不争不抢,他一时连连点头。 弘化公主下嫁吐浑国之前,不乏有诸多朝臣给予建议。 弘化公主将这些建议执行得非常到位,但诸多大臣终究是在大唐朝廷中,难于时时去指导。 当事情过火了一些,易放难收,吐浑国的火也就点燃了起来。 这最终只能由大唐朝廷去收尾。 如今诸臣也只能总结经验教训,将吐浑的内乱当成一场教育。 在处理吐蕃国的问题上,显然没有大臣会建议去激进一些,便是此前对文公主下嫁时的建议也没人再提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