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前车之鉴,后事之师。 吐浑国乱起来还有朝廷前去镇压,若吐蕃生了乱,能前去吐蕃国的人就很少了。 太子只觉文公主能将事情藏在心中,没有去冒然行动很好。 “对了,我在黄水县给你安排了两个得力助手做事,若是你一直闲着,不防去著著书,你是榜眼之身,又有诗才,定然能为儒文化做一些贡献!” 待得回报交谈完毕,李鸿儒欲要出东宫时,太子开口提及了一句。 这让李鸿儒只得点点头。 若是要他抄点诗词应急不成问题。 只是剽窃之事终归有些欺名盗世,李鸿儒对著书流传从没起过心思。 他勉强应下太子要求,提及自己一定会努力做贡献。 “惠褒最近在著《括地志》一书,听说已经完成大半,我不欲与他争风头,但被比下去总归不算好事”太子笑道。 魏王李泰,字惠褒。 《括地志》一书来势汹汹。 太子有颜师古等人编著《汉书注》做底,但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,难有《括地志》典籍传承的作用。 这有些类似于将帅功高盖主状况的弱化版。 虽然同为大唐出力,又同属皇室,但他是太子,而魏王是王子。 这些都是要记载到史册中的事,并非嘴巴上开两句玩笑话就能过去。 王子盖过太子是忌讳之事,魏王行事不懂收敛,太子不免也有些尴尬。 他没法去责备魏王,太子如今只能想些办法补全,争取到时少惹非议。 “你行走了诸多区域,对大唐之外各处多有熟悉,若是能成书,想必是能对《括地志》做一番补充”太子建议道。 “这没问题!” 听得不是抄诗成书,李鸿儒顿时应了下来。 相较于大唐各区域,他对大唐临界的数国确实较为熟悉。 甚至于他还不乏新罗、百济、句骊等国地理志,凑成一本书也没问题。 能走这么多区域的不一定有他的文化水准和儒家地位,而胜出他文采和地位者又不一定走了这么多区域。 在对大唐疆域之外地理志的描述上,难有多少人较之他更具备优势。 这种域外之书无法与数千人编著的《括地志》做对比,但确实能对《括地志》做一番补充。 太子没有攀比之心,而是有着补全之意。 一时间,李鸿儒只觉太子学了唐皇的本事,点拨之间将一些可能产生的矛盾直接化为乌有。 第(3/3)页